
宋朝的第六位皇帝 神宗继位时刚刚二十岁出头,却能力排众议任命王安石为宰相,并命其通过变法来实现他“奋然将雪数世之耻”的政治抱负,不可不谓“励精图治、将大有为”。但有的时候,年轻人身上所具有的毛病他也避免不了,譬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把持不住自己的威严等等。宋人笔记里有一个小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某日,王安石在朝堂上侃侃而谈变法之事,一时半会儿也不见刹闸的意思,于是神宗便开始“神游”起来,他东瞧瞧西望望,猛然间就把目光定格在了王安石的胡须上,王安石浑然不觉,依然口若悬河;宰相的声音未曾停歇,大臣们自然也就察觉不到皇帝在溜号,问题是神宗看着看着竟然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这下可把群臣给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众臣斗胆顺着皇帝的目光看过去,一个个也都把目光聚焦在了王安石的胡须上,等看清楚了以后便也一个个偷偷地乐,有忍不住乐出声来的,还把自己憋成了女人腔。
王丞相此刻有点不高兴了,朝堂之上,怎可如此放肆?看见皇上笑了你们就跟着笑啊?拍马屁也不带这样的!他清清嗓子,严肃地说道:肃静!这里是朝堂!结果,众人的笑声更响亮了,最响亮者则属皇上,他呵呵呵地把自己笑成了一座弥勒佛。
王安石更加糊涂了,自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哪儿讲错了?你们一个个犯的是什么毛病?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把自己前后左右都巡视了一遍,也没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一时间便不知如何是好。
尴尬被一个叫王禹玉的大臣所打破,他说,丞相,一只虱子顺着你的衣领爬了出来,正在你的胡须上来回散步呢!
这下王安石脸红了,忙命人来捉虱子;虱子抓到了,交到王安石的手上,却又是一道难题:当庭掐死,实在不雅,会给众人留下笑柄;放了吧,更是糗事一桩,况且万一这不识好歹的小虫爬到了皇上身上该当何罪?……
一场有关变法的议会就这样被神宗的目光牵引到了一个事关小小虫豸何去何从生死攸关的命题上来。
还是王禹玉最先反应过来宰相的处境,他忙近前一步说,我为这只虱子题诗一首,供圣上和大家一乐,说罢立刻朗声吟咏起来:“屡爬相须,曾经御览,不可杀之,或曰放生。”念完诗他顺势扯了扯宰相的衣袖,王安石顿时醒悟过来,连连夸奖“王大人好诗,老夫恭敬不如从命”,趁机就把那该死的虫儿甩手扔了出去……
王禹玉的才思敏捷令众臣佩服,朝堂很快恢复了肃穆。宋神宗从此记住了王禹玉,当他需要一个中书舍人,也就是物色皇帝专职秘书长一职的人选时,他任用了王禹玉。按着唐宋两代的规矩,皇帝的任命文件都要经过宰相签字才能生效,王安石当然大笔一挥,麻利得很。他说,此人德才兼备,用起来放心!
对面的皇帝看过来,不但看到了宰相胡须上的一只虱子,还看到了一个非常称职的中舍书人,皇帝的眼光果然了得!
丹妮写于2013.2.26下午
烦请来读日志的朋友点击广告支持
广告改版了右侧一个大图日志底下两条文字推广最下方还有一条图片信息谢谢
评论